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,事关百姓饭碗、企业发展、城市兴盛,再怎么用力也不为过。况且,现在区域经济的比拼,已从过去的台前比优惠政策,转向现在的幕后比服务企业。依法依规为企业保驾护航,理所当然,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,还有潜力可挖,也许这将是今后营商环境优化比拼的重点。
前些时候,我们就扬州食品产业园组织辖区内企业与物流企业集体谈判,降低物流成本一事做过评论。恰逢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出台,扬州食品产业园主动作为的做法,似乎还有讨论的空间。

企业强,地方强;企业好,大家好,这个道理人人都懂。对百姓而言,发展经济是最大的实事,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百姓端上、端好饭碗,稳就业、扩就业最终还是靠企业的实力和活力,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民生。练就服务企业的基本功,光靠政策条文还不够,还得有丰富的知识、灵活的思维、敏锐的眼光、办事的果断、责任的担当。从扬州食品产业园以集体打包价为企业降本增效一事来讲,给我们很多启发,那就是服务企业有窍门。

服务企业是技术活。经济发展比拼的是营商环境,既要做到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,也要主动作为、解发展之难,更要精准施策、提升服务能力,让企业吃下高质量发展的定心丸。技术进步倒逼企业产业升级,竞争激烈要求企业差异竞争,人才争抢大战引发企业人才引培焦虑,经营成本抬升挤压企业盈利空间,市场快速变化影响企业投资决策,等等。所有这些,不仅需要依法依规搞好服务,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懂经济,明大势,会解难,善于见微知著,从大处着眼,小处入手,引导企业向前看,帮助企业解难题,切实降本增效,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。
服务企业也是情感活。改善民生,既要抓百姓的烦心事、操心事,也要抓百姓端上好饭碗的根本大事。就业是民生之本,服务企业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心底无私天地宽。只要心里装着百姓,胸中想着法纪,自觉把握好清亲关系,把企业当作“惯宝宝”,视企业家为自己人,就会主动想企业所想,帮企业解难,既在规定动作上拿满分,又在自选动作上争高分。政府部门有效服务多了,企业面对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强,化解难题的办法就会增多,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就会变好。爱企业就是爱百姓。带着感情工作不是空洞的,对企业的感情有多深,政府服务的效能就会有多高。
服务企业也是功夫活。聚精会神抓经济,竭尽所能优服务,比的不是口号,而是行动。看一个地方是否有良招善策稳住企业、真金白银帮助企业、诚心诚意服务企业,看能否将企业数量由少变多、规模由小变大、品牌由弱变强,看可否做到职工工资、企业利润、财政收入“三个口袋”不断充实。企业盈利多了,职工改善生活就有了基础,政府为民办实事就有了底气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服务好企业才能抓住民生之本,才能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,才能体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气概,更是为这座城市蓄势赋能的真功夫。
城市因企业而盛,依企业而兴;百姓为企业打拼,依企业而富;老板以企业为家,靠企业发家。企业是城市的经济命脉,百姓赖以生活的饭碗,老板的身家性命。服务企业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还有很多事要做,如果都像扬州食品产业园那样多想一点多做一点,持之以恒,久久为功,就不愁企业不多不大不强。外地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,本地积极探索也放出了样子。期盼更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好点子实办法出台,让技术活情感活功夫活的窍门越来越多。